選擇與責任 ——記好孩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課
成長路上,每一次選擇都暗藏方向,既關聯當下的取舍,更牽引未來的軌跡。然而,面對學業壓力、人際摩擦等挑戰,不少孩子常陷入“我沒辦法”的無力困境,或困于“都怪他人”的歸因誤區。為幫助孩子們打破思維桎梏,喚醒內在力量與責任意識,我校于2025年10月18日開展了一堂以“選擇與責任”為主題的心理課,引領同學們開啟自我認知與擔當精神的深度探索之旅。

01 課堂啟思: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掌控

課程伊始,張老師以“選擇有得失”為核心破題,隨后結合“父母要求讀書”“老師布置作業”等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,共同剖析那些看似“別無選擇”的處境。在互動探討中,孩子們逐漸明晰:即便面對“必須服從”的要求,自身的接受態度也是一種主動選擇——是為規避更大沖突、減少后續麻煩做出的權衡。當“自己是人生掌舵人”的認知扎根心底,思維也悄然轉變:從被動應對外界要求,轉向主動審視自身選擇。
02 案例引導:從認知覺醒到方法落地

課堂高潮聚焦典型案例分析。通過拆解“迷失的歸因者”“沖突的升級者”兩個實例,孩子們直觀看到:推卸責任只會讓問題惡化,而主動擔當才是破局的起點,唯有扛起責任,才能真正握住人生的掌控權。
為將認知轉化為行動能力,張老師提煉并傳授“責任四步法”實用指南,將問題解決拆解為清晰步驟。首先是暫停與承認:平復情緒波動,坦然接納現實;然后是分析與歸因:理性梳理問題,明確自身責任邊界;其次是行動與補救:采取具體舉措,主動改善當前局面;最后是收獲與規劃:總結經驗教訓,為未來選擇蓄力。
03 課后踐行:從課堂所學到生活擔當

這堂課不止是思想的碰撞,更強調知行合一。課堂尾聲,老師布置實踐任務,引導孩子們將“責任四步法”應用于生活,思考如何以負責任的行動改變實際困境。從孩子們專注的眼神與積極的互動中,我們真切感受到,“我選擇,我負責”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悄然萌芽。
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,是家校共同的期盼。這節主題心理課,是我校深耕學生綜合素質培養、賦能未來發展的生動實踐。我們堅信,通過持續的系統性引導,孩子們能更勇敢地直面選擇、更明智地扛起責任,成長為有擔當、有智慧的新時代少年。讓家校攜手,守護孩子的內心世界,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!
|
|
|